--- 品牌江苏门户网站
banner2
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品牌学会 >> 学会动态

徐浩然:圈子与学习

    圈子是一种特殊的人类生态环境术语,是由人类群居的社会属性所决定的。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视圈子的国家,不过有意思的是,圈子这个词,仿佛自古就带点贬义,且不说古代的经济和政治,即便对于现代百姓而言,圈子也是一个与自己安身立命息息相关的生活概念。中国人无时无刻不生活在圈子当中,普通中国人有三个圈子,简单的划分即小圈子、中圈子和大圈子,

    圈子的划分和界限是非常模糊的,但并不是以人数多少来界定。这里划分圈子的三个关键词是血缘、圈子中心和联络频率。第一个圈子叫做小圈子。中国几千年的农耕文明的传承,形成了一个有血缘或者类血缘关系的小圈子。小圈子是属于关系拉动型,这是一种有血缘关系的熟悉的亲人,其圈子中心是家族宗亲,并以此为依托(纽带),包括同乡、故里、同学,农耕社会的小圈子在方圆三、五里半径的范围,小圈子的关系是建立在“信任”之上,每年的联系频次至少在10次以上。

    小圈子自然有其弊端,小圈子的基石--信任,是建立在私德上而非公德之上,在自己熟悉的小圈子范围中大家都讲诚信,可是一旦脱离了特定范围,私德的约束就不再起作用。中国现在难以建立社会诚信有很大一部分原因也在于此——缺乏公共道德。譬如,一个小孩去亲朋好友家中玩耍,出于好奇而乱翻动家具摆设等,家长立马喝止,小孩也很听话配合;可是当小孩走到大街上的时候,却随地尿尿,乱丢垃圾,家长及周围的人仿佛都司空见惯,偶有不适的也只是绕道远行,几乎没有人会维护公德而阻止小孩的行为。人们的潜意识是出于做这些违背公德的事情,没有人认识我们,不会被揭发,同时也不用承担由此而产生的形象损失。长期以来,背井离乡讨生活的人会秉承这么一条宗旨:我们可以坑蒙拐骗全世界,却不会得罪小圈子的人。如果小圈子的诚信也被突破,身边的亲人都不能信任,那么这个圈子就再也不会容纳你了。

    古时候,受限于交通工具和信息传播,小圈子的诚信有其存在的社会价值和意义,但是随着现在人际关系的时空距离急速拉近,小圈子的诚信明显有其时代的局限性。小圈子诚信是人类社会的最后必须坚守的底线。

    对学习型中国来说,我们需要是自己成为终身学习者,同时更要影响和吸纳自己的周边人、家里人成为愿意学习的终身学习者,让学习成为我们新的血缘纽带,用学习来推动组织的进步和成长。学习是可以传导的一种能量,通过塑造不同的学习族长,建立各种不同的小圈子,并在小圈子中塑造出学习型的文化。

    第二个圈子是中圈子。如果说20岁之前人们基本生活在小圈子中,那么中圈子更多的是后天的亲人,事业的伙伴,是一群非血缘关系的熟悉的人的利益聚集。中圈子属于平台推动,公司是一个平台,各种各样的商会、学会、协会都是平台,中国企业家俱乐部、正和岛、学习型中国等等都是一个个优秀的平台。中圈子交往的频率反而比小圈子的人更多,与同事打交道,与战略合作伙伴打交道的时间比家人还多。中圈子的圈中心是精神领袖,信念是中圈子的共同点,利益是中圈子的聚合点,所以中圈子联系的频次是天天联系或者阶段性经常联系。

    对于一个热爱学习的人来说,所有的学习的伙伴都可能成为你的新的圈子。对于学习型中国来说,学习型中国杂志和杂志社,全国的分支机构,学习型中国的活动都是学习型中国所打造的平台。学习型中国就是要利用这些现成的物理网络布局来织造自己的中圈子大网。

    有一句话说,每一次的偶然相遇,都是久别重逢。大圈子可以说是我们每个人一生中所遇到的每一个人,他们都是和我们的生命有缘的人,都有可能成为你的大圈子,无论他是经常见面的还是很少见面的,熟悉的或者不熟悉的。人海茫茫,全球60亿人口,一辈子我们能认识几个人,见到几个人,能影响几个人,假如你一天走马观花的认识一百人,那么一月就是三万人,一生60年也是两百万不到,去掉好多重复的,认识也许一百万也不到,能记得住的也许几千人就不错了。大圈子是价值驱动型的,互相学习和影响。大圈子的核心人物是社会公众人物。大圈子既包括线下,同样包括线上,线下也许我们因为利益聚集而成为同事,当时线上却绝对是共同的价值观和信仰。比如我是星云大师的弟子,而星云大师的弟子遍布全球,我们并非全都认识,但是因为共同的信仰走到一起,这就是大圈子,大圈子就是不熟悉的非亲人,信仰就是大圈子里的人的内在联系。

    韩寒在新书《我所理解的生活》当中有一段话,原文摘录如下:“我越来越觉得很多东西的结果,其实并不是不同人的改变,而只是同类人的聚集。在我的微博马甲里,你觉得这个社会糟糕透了,时日不多。在别人的微博马甲里,你觉得生活挺安逸的,一切都好。所以,你所关注的一切,就是你所看到的世界。而这个世界更新得越来越快,你都来不及下载。”

    对学习型中国来说,发掘和找寻到热爱学习的企业家等公众人物,并以他们为纽带,线上线下全方位打造学习型中国的品牌,感召更多的企业家和社会大众参与才是我们最重要的法宝。

    正如之前所说的圈子的界限并不十分明显,有些人可是穿梭于不同的圈子之间形成重合,圈子之间也可以通过信仰、婚姻等互相转化。中国人就生活在“进圈-破圈-立圈”的圈圈相套,圈圈相连的生态系统。

    圈子龙蛇混杂,圈子的资源也参差不齐,所以如何辨别和挑选圈子就显得十分必要。对于商界来说,北大清华的EMBA、长江商学院、中欧商学院、正和岛都属于商界中顶尖的学习型圈子。很多企业家读完长江读中欧,读完中欧又来到正和岛,就是在学习的同时不断的寻找和拓展更多的圈子。每一个学员都是一个个中圈子的核心人物,背后意味着资源和生产力。同学和同乡历来是中国文人所认同的圈子标签,虽说也有官商借助此类圈子进行权利寻租,最终害己害人,但这是个人自身素养,与圈子本身无关。更多的政界新星和商海精英是通过一起学习交流,彼此了解熟悉乃至合作,而产生更多的可能。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每个人所掌握的资源平台都有其局限性。因此,融入不同的圈子,学习和借助“外脑”和“外眼”。一个人的强大并不是自身掌握多少技能,而是其自身能调动多少资源和人才去完成一件事情。你所拥有的圈子越多越深,就意味着你所掌握的优秀的“外脑”越强大,你的成功系数就越能得到保障。网络上有个段子:一个人的身份的高低,是由他周围围的朋友决定的。朋友越多,圈子越大,意味着您的价值越高,对您的事业帮助越大。朋友是您一生不可缺的宝贵财富。因为朋友的激励和相助,您才会战无不胜,一往无前。人生的奥妙之处就在于与人相处,携手同行。

    圈子好比一个生态系统,有其特殊的产业链、食物链,也有其自身发展的特点。很多人一生都在经营圈子,但是真的要把圈子的经营好,绝对是一个系统而庞大的工程,需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圈子要有独特和精准的精准的定位。定位是圈子吸引人的前提,每个人都是根据自身的资源和兴趣爱好来寻找和筛选圈子的,如果一个圈子定位大而全,那么最后往往就是一团糟,只有社会才是包容万象的,圈子天生就是为一群人而非所有人准备的。二是圈子的文化是追求公平与奉献,圈子最怕的就是不公平,对圈内成员的特殊照顾是圈子区分圈内圈外的标志,其次可怕的就是大家都来索取而非添柴火式的奉献,如果圈子里的人有超乎圈子的特权,过渡攫取圈子的利益,这样圈子资源就会慢慢枯竭,那么圈子就离解散不远了。三是过于松散。世界上最好的圈子是精神利益和物质利益都得以兑现的圈子,圈子之所以成为圈子,最核心的就是要有凝聚力,精神利益和物质利益都是凝聚力。总之,任何一个圈子都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保持一定的卓越性、开放性、兼容性以及适度的弹性才能发挥圈子最大的粘合效益。

    对于学习型中国而言,归结为一句话:以自己的小圈子为基点,以热爱学习为共同的信仰拉动大圈子,以创造价值为共同的信念来打造学习型中国的中圈子平台,来影响更多的人。定位好自己的圈子,通过圈子链接更多的圈子,用圈子来提升自己的学习力和人脉力。圈子的经营同样要注意自身品牌的打造,因为圈子绝不欢迎个人品牌有缺陷的人。



上一篇:徐浩然:对江苏品牌发展战略的思考
下一篇:徐浩然参加2013中国企业领袖与媒体领袖年会

更多>>学会动态

更多>>品牌江苏产业联盟

Copyright © 2012 jsbran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品牌江苏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苏ICP备16062476号    技术支持:嘉硕网络    南京网站建设

    
Produced By 嘉硕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