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江苏门户网站
banner2
当前位置: 首页 >> 关于品牌学会 >> 学会动态

徐浩然:如何拯救中国扭曲的奢侈品消费

    法国《欧洲时报》7月13日文章,原题:《别为追逐“名牌”所累》指出,奢侈品在中国热销,折射出中国消费者非理性特征。

    国人心里好像有一种即崇尚勤俭节约又好面子的矛盾,在国家大力提倡节约型社会的今天,民间奢华的消费激情好像并没有太多的改变。作为面子消费的主要载体“礼品”,就承载着“礼越重对方的面子越大”的特殊意义。比如几年前,南京的螃蟹市场之所以会出现一两千元钱一盒的过度包装的“礼品蟹”,正是月饼奢华包装在国家有关部门的重拳打压下的无奈转移,据说千元一斤的豪华大米、万元一斤的茶叶也悄然上市……凡此种种,说明在目前的国情下,能满足国人心理效用的奢华品有着极大的需求市场,一个个的行政打压如同“按下葫芦浮起瓢”一样是行不通的下下策,不能成为行之有效的管理手段,那么怎样才能既满足需求,又不奢华浪费,行政作为应该如何拯救中国扭曲的奢侈消费?

    一靠税收调节。数据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奢侈品消费国。在过去的五年,大陆地区的奢侈品销售额就增长了233%。为什么中国奢侈品消费如此强劲,与中国政府当前大力倡导的建设节约型社会显得不甚和谐?因为某些政府部门的决策本身就是游弋和矛盾的,究竟是“发展经济,拉动内需”重要还是“制止铺张,倡导节约”重要?前者带来现实环境下可观的经济成绩也就是政绩,而后者影响可持续发展的长远问题,孰轻孰重看似很难摆平。其实向奢侈品征收重税是很好的均衡方法。千万不能把行政决策寄托在简单的针对某个产品下达一道禁止过度包装的纸上“禁令”,因为事实已经证明,当月饼已渐渐丧失了贵重礼品的价值,这种巨大的消费需求能量毫无质疑地必然向螃蟹乃至于其它没有“禁区”的任何商品释放。对奢侈品征税,既可以创造需求,满足需求,又可以兼顾社会公平,同时和倡导节俭不构成冲突。

    二靠行为垂范。其实很多炫耀性消费的奢华之风正是自上而下吹起来的——君不见,由于某某长官的意志,一条普通高速公路摇身一变成了景观路;一个国家级的贫困县却甘心花几十上百万元请歌星演唱;一家发工资都成问题的国有企业却愿意拿出一千万元请美国一家策划公司做整体策划……有些掌握公共权力的人把摆阔斗富当作时尚,极尽铺张浪费之能事,视节俭为丢面子、失风度;有些人把消耗资源与花钱当作一个概念,对各种资源的享用毫无节制,认为只要花的是自己的钱就与社会无关,与道德无关;还有一些人缺乏最起码的公德心,对个人财富珍爱有加,对公共资源却肆意挥霍,以至造成许多不必要的浪费。所以要制止奢华消费,倡导节约之风,就要对公共权力部门的行政行为以及个人行为进行监督监管、自查自纠,上梁不整,下梁何以能正?

    三靠文化引导。当下的民间消费激情好像总是离间于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政府倡导,就如国人在道德上只重私德而不重公德的人格反差一样,在节约问题上,国人也存在着在个人私属空间里的隐性节约与熟人公共空间里的显性铺张的反差,这和美国人的生性奢华与日本人的公开节俭是大相径庭的,一个外表非常讲究的人很有可能穿着有洞的内衣,而一个在餐桌上豪爽大方的人很有可能在家里节衣缩食。在国外,反对奢侈已经是一种生活习惯和常识,我们虽然口里也喊着节约,但心里还是认为,只有奢侈,才是有质量的生活。这些奢华的东西,代表着某些人对于生活质量的误读……节约实际上是一种文化,而一种文化一旦植入人心,它就会在必要的时刻随时产生应有的规范作用,就当下中国民众普遍追逐时尚的心理来讲,我国应该改变宣传引导策略,把对节约的泛“道德化”转变为新“时尚化”,建设节约型社会,就要把节约变成时尚,让国人去追逐这种时尚,树立效益观念、环保观念、科学生产观念、理性消费观念等等既科学文明又充满时代特色的时尚观念。

    四靠加速发展。奢侈消费实际上是一个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与民众心理成熟度的反应,现今国人的炫耀性消费,与我们目前还处于初级阶段以及贫富分化的社会现实密切相关。回想前几年,连一部手机都可以作为炫耀性奢侈品的时代已经一去不返了,在发达地区,汽车的价值也正在向代步工具的基本功能回归,相信随着国家的进步与经济的发展,可用作炫耀性奢侈品的商品会越来越少。 

      同时另一方面,在接连遭遇“煤荒”、“电荒”、“油荒”之后,国人已品尝到资源短缺的苦涩,记得有份资料显示:我国每创造一美元国民生产总值,消耗掉的煤、电等能源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水资源的消耗,我国万元GDP用水量是美国的近10倍、日本的24倍。为什么日本能源消耗总量低于中国,而GDP总额仍然三倍于中国?这是很值得深思的问题。……没有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的资源,发展将成为一句空话。

    现在看起来,“节流”远比“开源”更有理由成为我国目前的主要生产性矛盾。只有加大推广节能技术力度,制定全社会的节能奖惩办法,鼓励和引导全社会降低能耗,提高经济效益,形成勤俭节约的文化理念,我们才能尽早步入理性、科学而可持续的发展轨道。


上一篇:徐浩然:缺失核心技术,安全隐患不敢想象
下一篇:徐浩然:设计是品牌内在精神的外在体现

更多>>学会动态

更多>>品牌江苏产业联盟

Copyright © 2012 jsbran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品牌江苏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苏ICP备16062476号    技术支持:嘉硕网络    南京网站建设

    
Produced By 嘉硕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