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品牌江苏门户网站
banner2
当前位置: 首页 >> 品牌大讲堂 >> 品牌营销

“微信”引发社会和企业管理变局

    在历经13年的高速发展之后,直到今天,中国移动才终于弄明白,自己的竞争对手不是联通,而是腾讯。

  因为微信。

  微信的出现改变了中国人以往的生活习惯,打破了传统时代的沟通方式,平衡了信息不对称的天秤,密切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但是微信对社会的改变绝不仅仅是停留在人们生活层面,它从更大程度上颠覆了以往的商业运作模式和管理方式。“微信革命”的大幕已经开启。

  微信正在成为新型管理工具:嘘,老板就在群里!

  随着微信用户呈几何级的增长,企业的管理者慢慢发现,合理的利用微信群能够有效地提升企业内部沟通的效率,利用微信做管理已经成为未来的一个趋势。

  企业领导者做的任何一个决策,都要付出大量的时间成本和空间成本,用于收集信息、分析信息,之后传达指令、执行,而在空间上,决策者必须在必要的地点,通过企业系统、流程等进行指令传达。但是很多商机可能“稍纵即逝”,所以移动办公已经成了企业领导人每天必不可少的工作,而微信恰恰是移动办公很好的解决工具之一,可以随时随地的做出决策以及下达指令。管理学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叫做“漏斗效应”;企业管理者将指令传达给部门总监,由于考虑问题的角度、思维方式、理解能力等方面的差异,这个过程大约有20%左右的信息衰减,部门总监理解到的也许只有80%的信息,他向下传达也会有20%的信息衰减,等到最后到达具体执行者,如同漏斗一样,他的理解也许与老总的初衷相去甚远。由于微信的及时行,公开性,这将大大保障信息的准确传达。

  微信的出现,不仅使信息的传递更加通畅,也能打破企业各部门之间的沟通壁垒,例如企业的各个部门可以建立自己的管理微信群,管理层也可以建立跨部门的协作微信群,这样的网状结构可以很好的减少沟通漏洞,提高各部门的执行力。

  微信是最佳的互动媒体:卖萌无罪,沉默可耻!

  在新媒体时代,社会化媒体营销已成为市场营销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微博营销方兴未艾,微信营销却已近在眼前。微信虽然没有微博的受众广,但因为一对一的交流方式具有良好的互动性;以及精准的信息推送率,很容易在消费者之间形成口碑效应和涟漪效应。所以,微信已成为商家们竞相使用的营销互动工具。例如,星巴克通过一对一的推送,可以与消费者开展个性化的互动活动,提供更加直接的互动体验。当用户添加星巴克为好友后,用微信表情表达心情,星巴克就会根据用户发送的心情,用《自然醒》专辑中的音乐回应用户。

  不同于微博点对面的传播特点,微信的点对点传播因为互动性的提高,可以大大提升客户服务的质量。有人断言,“一千个微信粉丝相当于十万微博粉丝”。

  中金在线就很好的利用了微信这个特点,通过微信开放平台接入股市行情数据,为用户提供快捷、轻松、省流量的个股行情查询服务。对微信公众平台的营销模式做了创新性改革,使用户摆脱乏味单一的的信息推送式服务,注重服务的实用性及用户体验的提升。用户在关注中金在线官方微信后,发送个股代码或名称,只需一秒就即可收到该股票的最新行情信息,包括当日最高价、最低价、收盘价、下跌、跌幅、成交量以及成交额。同时,信息还会为用户标注更新时间。

  另外一个微信营销的成功典范就是艺龙网。作为一个旅行网,艺龙网的微信公众账号已经实现了让人惊叹的功能,微信用户只要向其发送旅游目的地名称,就会收到该目的地的旅游攻略。并且还增加了业务系统的功能,只要发送地理位置信息,便可预订当地酒店,甚至了解到当地天气情况。如此全面的功能,使其短时间内拥有了十多万的粉丝,每日用户活跃量最高时期达到80万,平均每人互动近8次。

   微信群正在成为项目管理的一个时髦工具。

   微信是新型的社交工具:你搭讪了旁边的美女吗

  就社交工具而言,微信的亲密等级是最高的。微信具有语言和视频功能,拉近了人们沟通的距离,微信沟通方式是立体化的,涵盖了文字、语音、图片、视频,和其他沟通方式相比满足了人们不同沟通需求。微信亲密等级高还体现在SNS特质上,微信和QQ好友、腾讯微博、手机通讯录是完全打通的,在这一点上别的沟通软件无法企及。

  相比于直白的文字信息,这种立体化的沟通方式大大增加了人们情感的交流。现如今,两人初次见面,除了交换电话号码,邮箱外,微信也成了必须交换的沟通方式。更有甚者总结了“摇一摇”和“漂流瓶”的使用秘笈。

  微信是移动互联时代中国对世界的一大贡献。微信不仅正在的电话,短信息,成为日常沟通的必备工具,微信还在成为新型的社交工具和管理工具。如果不像微博那样在强大的官方压力下日渐失去活力,微信的前途将不可限量。



上一篇:工业品大客户营销策略成功的出发点
下一篇:奥克斯空调:玩转微电影营销

更多>>学会动态

更多>>品牌江苏产业联盟

Copyright © 2012 jsbrand.com.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品牌江苏门户网站 版权所有 苏ICP备16062476号    技术支持:嘉硕网络    南京网站建设

    
Produced By 嘉硕网络